國家師鐸獎肯定了呂主任前此執教生涯的努力,但是談到執教生涯最令他感動的人事物,他至今還是難以忘記山上的孩子「小萱」。他說道:「初任教師時,帶的是二年級,也就是所謂的『後母班』,剛接這個班級時,孩子都在問:『我們原本的老師呢?』眼光中透露著眼前這個人趕走我們老師的敵意。」
那時呂主任班上有一位名叫小萱的孩子,常常沒寫功課、上課遲到,後來才發現她是隔代教養的孩子,而且阿公、阿嬤也常常不在家。他心裡納悶平日誰在照顧小萱的生活,於是決定進行家訪。
「我沒想到,中午時分到了小萱的家,她一個人在昏暗的房子客廳,坐在大人的椅子,趴在茶几上寫功課,客廳內雞狗一直來來往往走動,增添了幾分熱鬧,但也帶來了不好的氣味。」「我問小萱:『你的阿公、阿嬤呢?他們家在嗎?』小萱答道:『他們下山去了,今天不會回來』我順口問道:『哪你去哪裡吃飯?』小萱沉默,沒有回答。當時我心頭一酸,就告訴小萱:「以後,放學後你就留在教室裡寫作業,寫完可以在學校看看書,做個運動,傍晚再回家,如果家裡沒人,也能來學校找老師吃晚餐。」「就從那天起,我決定要當孩子生命中的貴人,讓教育的力量改變命運。」呂主任回憶他訪視小萱家庭的經驗,也讓他看到了一個台灣的兩個世界的難處。
山中的日子飛快,呂主任接到了入伍通知,離別的日子總是要來的,他說自己時而會回想起那一天離別的畫面:「當天我身上掛著同事用壁報紙為他做的「光榮入伍」布條,在全校放學的時候向大家道別,在道別的過程中,突然臺下出現了一陣陣的哭聲,二年級的小女生哭著說:『老師!你不要走!』」每次他回想起這一幕,山上孩子們真情的流露,還是讓他難以忘懷。
在談到榮獲國家師鐸獎肯定的感想,呂主任有更多的使命感。他說:「得獎是一份的肯定也是責任的賦予。」他希望自己能不忘初衷,藉由自己的努力,讓學校、孩子能一天比一天更好。在得獎之後,他覺得使命感更重了,「一種教育薪火相傳的責任感油然而生」,他期許自己應多付出一份心在帶領新進的老師身上,讓他們在未來的教育路走得更踏實且堅定。未來,他也希望對教師群體能貢獻心力,持協助現場的教育夥伴。
呂主任從過來人的經驗,也給了杏壇新秀建議和期許。他認為冥冥之中,上天都有安排,初任教師「做就對了!」事務繁忙,勞心勞力,讓人內心糾結,犧牲假期,但是就像他說的:「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只要懷抱感恩的心情,感謝上天為你安排這些挑戰,最終都會成為你的資產,是誰也奪不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