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好—把書讀好
檢視過往的教育型態,國中、高中課業壓力重,讓學生每天張開眼睛就是讀書,而且常常只讀考試的科目,導致我們的孩子上了大學,甚至到了職場,已經不讀書了,這樣的教育制度是需要改變的,因此現在有了新課綱的推行,強調終身學習的能力。
蔡校長深知閱讀的重要,不單只讀教科書、讓成績考好而已,其實,打開孩子的視野、讓孩子喜歡讀書才是精神所在。因此校長極力在校內推動閱讀,培養孩子成為終身學習者,期望能在國中階段為孩子奠下良好基礎,所以「三好一品」的一好就是把書讀好,要養成閱讀的習慣。
因此,學校積極營造優質閱讀環境:改建圖書館、充實大量圖書、聘用專人管理,讓硬體設備更加完善;也辦理多項閱讀活動與獎勵措施,更不斷在課程上加入閱讀元素,利用晨光時間推行每日閱讀10分鐘,以身教式閱讀教育(MSSR)進行閱讀活動,搭配著輕柔的音樂,老師及孩子們拿出自己所喜愛的課外書籍進行閱讀,全校師生皆沉浸在書海中,是一幅美麗的景象。
學校圖書館管理員鄭盈錤小姐表示:「學校圖書館為了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經常不定期策畫主題書展,也規劃各種領域的書籍展示,以及配合深度雙向對談,舉辦「與作家有約」座談會,更配合獎勵措施,選出愛閱王……等,來活絡校園的閱讀風氣。」「現在借書的學生與過去相比,更是成長了有三倍之多,而且還繼續往上攀升中。」鄭盈錤小姐開心的說。
除了學生自己借書之外,學校也將很多的書送到班級,成為流動圖書,班級也可以借閱100本,老師幫學生借,或是導師帶著全班孩子來借書皆可,一次借100本,看完再借100本,所以每一班都有一個小型圖書館。將圖書隨時融入在孩子的生活中,讓書本與孩子的距離不再遙遠,自然而然的,孩子能與書本親近,培養其閱讀習慣。
第二好—把身練好
第二個就是把身練好,要養成運動的習慣。在大成國中的校園裡,運動風氣興盛,孩子對於運動都是喜愛的,但是,如何長期維持習慣,並保持運動熱情,是學校一直在思考的面向。
蔡校長認為,運動習慣的推動需要加上樂趣才能吸引孩子,他希望讓孩子有一個目標,可以讓他用三年的時間去追求。有了大目標,再細分成許多小目標,讓學生每天、每個月、每個學期都能夠達成,從中提升自信心,讓孩子自然而然愛上運動。
所以校內推行「繞台一周護照」,繞行台灣一周1172公里,每天只要達成1.2公里,每月36公里,每年可達432公里,那麼在國中三年畢業前,完成繞台一周的目標是可以達成的。
「事實上,每天跑1.2公里,對孩子來說並不難」校長說。「但困難的是持之以恆,最大的挑戰是毅力」。因此,校長希望孩子們,不單單只是達標而已,更是要養成堅忍不拔,堅持下去的精神。
不過,這部分的觀念,常常與傳統上只要求學生把書讀好的家長互加抵觸,「因此,這部分就是我們學校必須不厭其煩與家長溝通的地方。」校長表示。
所以,校長常常藉由公開場合,不斷跟家長們溝通觀念:「如果我們的孩子,在三年完成了這1172公里,那代表的意義是什麼?」「不僅是養成一種喜歡運動、持續運動的習慣,如果他以後大學畢業去應徵工作,如果主考官問,你在求學階段最難忘的事情是什麼,我希望我們大成的孩子能夠說:『我在國中時期繞台灣一周。』我就反問家長,如果你是那個主考官,你會不會用這個孩子?應該會吧,因為代表這孩子身體還不錯,再來就是擁有毅力,堅持到底,有持續力,這種人不就是企業最喜歡的嗎?」
因為蔡校長的努力,現在幾乎家長們都能支持學校的理念,也陪著孩子每日跑步,因此達到目標的孩子越來越多了。目前學校已經有國一的孩子跑了400多公里,校長也曾問過他,為什麼會願意持續跑步?孩子說是因為爸媽支持、家人支持。由此可見,只要有家人的鼓勵與陪伴,孩子就有動力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