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也正因為經過這樣的消化與吸收,我自己對於機器人的課程,也有了更多的認識。對於孩子在學習這項新課程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我也才能在問題發生前未雨綢繆。
這是另一項意外的收穫---找回教師編寫教材的基本能力。
現今教科書廠商,為老師們設想萬分周到,編寫了各種不同的備課用書,的確在某些程度上,給了老師們準備教材上的便利。只是,若老師只是不求甚解,全然照著這些現成教材施教的話,久而久之,那原本應該屬於教師專業的課程設計能力,自然而然便消失殆盡。教師自廢武功,變成被出版商綁架的教書匠,又豈有專業可言。
有意思的是,在蒐集機器人教材的過程中,我發現有許多大學院校,和小學在同時間裡,竟教授著類似的課程。Mbot,mblock等當紅的機器人相關軟體、設備,在學校制度裡,高低兩端的大學、小學不約而同的,同時被施行著,想來也有些弔詭啊。
當然,大學的部分增加了許多原理原則,知識性的素材,而小學部分則是強調邏輯、思考能力的培養。大學、小學因著施教對象,教學目標,各有其著重的部分。這一現象清楚地揭櫫著以機器人以及程式設計為當代顯學課程的背後,實為社會環境對人才需求具有的引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