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世界完全實現了科技始終來自人性的需求,人們想要的功能早晚都會在科技上實現,直播就是其中之一,以往電視台需耗費千萬元採購轉播車,並且購買衛星頻道後,才能將現場畫面在第一時間直播給全國觀眾,更別說各種運動賽事、藝文表演等,額外所需繳交高額授權轉播費用,而如今人人都可以是記者,只要手機一開就全世界現場直播,完全不需要人事成本或設備,當然必須要有一支手機跟網路!就能夠將各類車禍、吵架、犯罪或者搞笑的影片全球無料(免費)放送,堪稱本世紀最符合人性爆料、八卦的科技工具。
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們在直播的時候,往往不能預測下一步會直播的內容,內容是否合適、會不會有法律問題、著作權侵犯以及對畫面的人物會不會有傷害?當下很少人會顧及這些,因此也常發生面臨當事人尋求法律追訴的問題。以往臉書等社群媒體在張貼文章時至少都會有一小段「等候期」,在上傳完圖片或影片後得按「送出」按鈕後才能公諸於世,而且事後也可刪除或重新編輯,避免不必要的紛擾或遺憾。如今一旦直播就完全無法彌補或刪除,真實的影片在未經剪輯的狀況下,可能會有隱私權訴訟、肖像權爭議或者未成年曝光等疑慮產生,這些都是我們必須三思的地方。
然而校園當中,未成年的孩子更是容易成為直播的受害者,在國高中校園幾乎已經人手一機,手機成為最貼身的工具,孩子們利用手機直播老師上課內容、同學寫作業或遊玩情景,看似稀鬆平常卻也危機四伏,涉世未深的孩子將生活點滴公布在網路上,有心人士便有可趁之機,例如勒索或援交等不良情事便時有所聞。而同學間嬉鬧、打架或惡作劇,藉由直播傳遞在同儕之間,更容易造成另類霸凌或心理二度創傷。因此在校園當中,師長必須與時俱進,了解科技的功能與威脅,才能在影響孩子成長學習前予以防患未然,以下列舉數點供參考:
1. 培養基礎法治觀念,遵守個資等相關法律。
2. 謹慎使用直播功能,送出前先仔細想一想。
3. 同理心思考,直播前徵求被入鏡者同意。
4. 教學時以案例輔助說明,增強學習效果。
中小學網路素養與認知網站(https://eteacher.edu.tw/)對此類議題研究已久,有許多案例與動畫可參考,孩子的成長不可能與手機斷絕,善用科技工具的優點,直播應用於教學中可激盪出更多學習火花,如何善用直播於孩子的學習,避免成為犯罪的幫兇,值得教育人員共同討論與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