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服務學習
由於國中生在成長學習階段,過去多不具備志工經驗,而十二年國教的立意良好,期待學習不僅於書本文字知識的理解,還囊括離開教室走入人群,體現多元的生活面向,感受生命的精采。
小女兒就讀國中時,正是教育部服務學習推展第二年。國一寒假,先回國小母校圖書館當志工,協助圖書館藏書整理與書籍編碼,新書上架舊書歸檔裝箱。為期一星期每個早上,都是進行這樣瑣碎事務。一開始七個志工,後來變為四個,第五天時只剩下兩個。志工人數變少工作未完,女兒又多當了一星期志工。
整個工作結束,沒有聽到她的抱怨,反倒給我一個意外訊息。她覺得任職圖書管理員還不錯,鎮日與書為伍,累了可以信手翻閱想看的書。安靜舒雅的環境,聆聽著輕柔音樂,加上過去未曾有過的刷條碼經驗,她覺得這工作太新鮮、太有趣了。所以聽到工作要再延長,她可是樂著呢!
爾後又擔任鐵人兩項運動競賽志工。天色方矇矇亮,她已被安排在各駐點待命。當選手迎面跑來,必須迅速遞上水杯,撿拾地上的垃圾,給選手掌聲鼓勵加油……。這志工不好當,但服務時數很好「賺」。女兒苦笑說,當天豪大雨,怎麼遮風避雨,如何東躲西藏,也抵不過一身落湯雞似的雨水淋漓。但是活動結束後,算算服務時數半天以整天採計,她覺得挺划算的!
大女兒高中時,陰錯陽差加入了志工社團。假日時偶爾要到火車站附近要點,搬著厚重的發票勸募箱,口裡不斷向著熙來攘往人群勸募發票。女兒向來個性羞赧,其實在這樣場合進行如此的行動,彷彿比登天要難。但礙於這樣的時空,她反而得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蹊徑,否則只是將自己禁錮在生活象牙塔。
那一次的生活偶外一章,開展了日後對服務學習的熱情與體悟。因此高二寒假參與了國際海外志工,遠征大陸雲南高海拔的慈善學校,忍受酷寒,難度指數最高的挑戰。翌年高三畢業暑假,再度前往緬甸愛心旅行,教導當地孩子生活起居學習,挹注生命的泉源活水。直到現在升上大學,除了自身課業的知識汲取,她仍參與國際青年志工組織社團。學習將台灣有意願服務的志工送出他國,並將他國青年有意入台服務國人的志工導入學校教育。於是服務學習的義涵,與他人相形之下,她更懂得箇中道理且深深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