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堂品格課,一堂好品格課
美德要用行為表達,行為本身就是故事。一直以來深信班級經營當中,教師要先「管」得動,才能「教」得好。教學歷程中,少了關懷經驗的老師,恐怕只剩責備和苛求,所以對孩子的舉止,無法及時的化解。當然也因著欠缺解決問題的專業,因而學生錯誤行為只好再三上演,最終到了進退維谷的地步。
總是不斷對著自己的內心說話。教育志業於我是一幅藍圖,以天馬行空的想像為白紙,輔以熱血奔放的鍾情為彩筆,勾勒出意欲前行的願景。學習一種思維,找到改善問題的機會;練習一種方法,累積師生正向的力量;發展一種策略,經營友善學習的教室,這正是教師責無旁貸的教學能量。如果教師能夠運用自己的能力改變孩子,特別是導引錯誤行為為正途。即使在教育上面臨挑戰與困難,也感到深度的喜悅,而非表淺短暫的快樂,畢竟這樣才堪稱為真實的教育成就感。
常常這麼思考:「如何把品格落實在生活教育裡?怎麼樣的教學設計與安排,才堪稱為一堂好品格的課?」在班級經營過程,我總是如此認為:當孩子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後,行為就會受到「良心」的監督;當他可以「慎獨」,在沒人看到也不會做壞事時,他的品格教育就完成了
在多元價值的訴求,在瞬息萬變的資訊傳遞下,錯謬的思維,甚至自以為是的荒誕不經,孩子變調的行為,有些時候是因為大人的「默許」,諸如成績表現優異者,不至於有這般脫序的可能性。誠然,「答對」不等於「學會」,分數丈量不出孩子的好。唯有守住教育孩子的那份赤忱,理清一條通往直行前進、轉身離去的路徑,甫以愛心與耐心的活水,豐饒孩子心中的渠。這些不凡的經驗,肯定可以化為優雅的智慧,在孩子人生中譜寫美好的方程式。
◎後記
知識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更是迢遠難以計數的能力展現。倘若,家長固著於一切為孩子好,自認自己的教育信念已是發揮極致;假使,教師長期自立於教育王國,除了掌控班級秩序外,未能進入學生的精神世界,甚至能力不弱專業需求的提升。如此一來,孩子的內心聲音,沒人得以聽見……。
以孩子為詩,生命可以是一首首動人的歌;以孩子為師,人生可以是一齣齣感人的戲。教師當以教學專業為舟楫,張開愛與榜樣的風帆;擺渡一個個閃亮的教育生命,在知識學習與人格陶冶的人生長河上。生活當中美麗的錯誤不知凡幾,若由中能夠獲致更多生命的智慧。「錯誤」,何嘗不是一種「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