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的力量
今日社會,功利主義勃興,冷漠與無情,縫紉了生命心靈的經緯,人情磽薄淡漠,勾勒了社會圖像的詮釋。不善於課業學習,無法達成分數成績的加總累計,這樣的學生,不該侷限於知識的象牙塔,更不該在教室裡,淪為「陪讀生」,甚至成為教室裡的「客人」。如果每天拿著幸福當籌碼來算計,就會覺得時間最珍貴,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專心做到最好就是主流。
一位國中藝術與人文老師,求學的時代,不愛讀書,只喜歡繪圖,鎮日沉浸在畫筆與想像的世界。畫紙是他對生命的獨白,努力實踐夢想,是他期許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將自己的生命故事,告訴學生,堅持不放棄每個學生,相信每個孩子都是自己生命的主窄。領著高關懷家庭的學生,將學校荒蕪的角落,另闢一世外桃源般的蹊徑。這老師因著自身的求學經驗與歷程,他深信教育有著無限的力量。當他知道,教育是提升自己生命能量的機會,能夠躋身教甄難進的窄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機緣。因此他選擇珍重與感念這份得來不易的職業,並將它轉化為志業,願意為弱勢的國中生、學習低成就的孩子,開啟另一扇生命的窗口。
驕陽烈日下,學生們緊握的不是筆桿,而是沉重的鋤頭;涔涔汗水溼透了他們的襟領,拙劣的手勢,拭去由額頭眉間流下斗大的汗珠。學生們不時還會對老師「稱兄道弟」,談些江湖上的道義公平。大夥兒將教室前雜草叢生空間,營造出一座人工小池園。裡頭豎立了「夢田許願池」示牌。初始的擔慮:「會有人投錢嗎?」「若真有錢,錢會不見嗎?」「許願池會被破壞嗎?」數日下來,這些高關懷的孩子,不待老師的指示,竟然下課時間輪流看守,盡最大的能力守護他們打照出來的夢田。許願池的錢不減反增,周邊的花草生意盎然。池裡的錢待一個金額數量,老師會全數取出,捐贈出去協助其他弱勢群體。這樣的善行良舉,無處不在時時進行……。
人人皆可成為他人生命中的貴人,為孤獨的生命啟窗,讓陽光透進一畝畝久雨的心原,蒸散一野泥濘。當孩子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後,行為就會受到「良心」的監督,當他可以「慎獨」,在沒人看到,也不會做壞事時,他的品格教育就完成了。在教育的路上,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發現」;高關懷的孩子,更需要被「看見」!藝術家羅丹:「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這位老師,秉持良心的志業,將所學專長揮灑在教學上,陪伴學生一段求學的歷程,讓弱勢孩子看見頭上一片天。沒有多少豐功厥偉,但是他不平凡,他是我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