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目前位置:首頁/教育局電子報/教育隨想/教育局電子報第85期

教育隨想
關於「未足齡學童提早入學」一些想法
瀏覽數:1451
桃園市中原國小 張明侃 2014-06-25
用LINE傳送

這些未足齡的小寶貝,個個聰明伶俐、人人都有可能是天才兒童,其中或許還有將來要引領時代的風雲人物、改變國家歷史的領袖、甚至扭轉人類命運的英雄…因此,本校全體工作同仁格外小心謹慎的接待他們。


在今年的四月份,由本校承辦全縣未足齡學童提早入學鑑定工作,這項工作過去都是由北區幾所特教中心學校來承辦,去年底在「眾望所歸」下榮膺承接這項工作的主辦學校,說眾望所歸並不是驕傲自滿之詞,而是參與會議的校長們大家都相互禮讓、謙讓、辭讓…,最後眾前輩把眼光投向我,在殷殷期盼的眼神下捨我其誰?因此,中原國小勇於承擔這項工作,為全縣資賦優異的小小朋友進行服務。

第一次承辦這樣的工作,真是誠惶誠恐,因為這些未足齡的小寶貝,個個聰明伶俐、人人都有可能是天才兒童,其中或許還有將來要引領時代的風雲人物、改變國家歷史的領袖、甚至扭轉人類命運的英雄…因此,本校全體工作同仁格外小心謹慎的接待他們;此外,不要小看這些小小朋友,他們的「親友團」組織非常龐大,一人應考、全家出動,把我們中原國小的禮堂擠得人山人海、水洩不通,顯示出家長們對於孩子們未來的關心和重視。

這一次的鑑定共有122名未足齡的孩子報名參加,經過初試、複試兩關,初選採團體標準化智力測驗,最後有13人通過,複試採個別標準化智力測驗及社會適應能力評量,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教系教授暨專業團隊進行客觀而嚴謹的鑑定,最後鑑定結果共有9名孩童通過,成績皆在正2個標準差以上,也就是百分等級在97以上,換句話說:通過鑑定的這些孩子,以常態分配來看,在100人當中名列前3名者,可說是聰明伶俐、表現得可圈可點。

當然,只要是考試,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在鑑定結束之後,幾位家長來申請成績複查,對於鑑定結果充滿不信任,工作人員和其詳加解釋後,還是不能接受我們的說明,最後悻悻然離開,還揚言要投訴到縣長信箱。在這個民意至上的年代,我們當然要更加小心謹慎來面對每一位家長、每一個試務工作的環節,盡可能讓過程盡善盡美,並不是您的孩子不優秀,只是在現行的鑑定工具,您的孩子尚未達到提早入學的標準,就讓孩子按照符合自己年紀來就學吧,揠苗助長、愛之足以害之,天下父母應引以為鑑。

此外,在通過鑑定之後,依現行的作業辦法只是擁有「申請」提早入學的資格,並沒有保證「分發」到哪一所國小就讀,孩子即使通過提早入學鑑定,家長也可以在詳細評估後,依個人意願不申請提早入學。依照我們現行新生入學「學區制」的標準,家長們可持通過鑑定的通知單,依戶籍所在地,就近到該學區所屬國小報到,如果該校屬「新生總量管制學校」,還是會被轉介到附近學校就讀。

在實務的觀察中發現,會讓孩子們參加「提早入學鑑定」的家長,通常都是比較高社經、高關懷的家庭,他們對於學校的要求也相對的比較高,因此也會將戶籍遷到辦學相較績優的「明星學校」,當孩子通過提早入學鑑定之後,卻又發現孩子被轉介到附近學校就讀,這往往又是另一個衝突引爆點的發生-「我的孩子是資優生,怎麼像皮球一樣被踢來踢去?」、「為什麼這所學校不肯收資優生?」其實這是兩件完全不相干的事,並非學校拒絕資優生,而是該校招生額滿的原因,家長們應要有這樣正確的認識。

在實際進入學校後,又有新的問題發生,在現今「常態編班」的主流思潮下,通過「提早入學鑑定」的孩子,要和一般生一樣編在普通班裡頭,不能像身心障礙生一樣採「適性編班」,可以由學校安排挑選有特教背景的老師擔任導師,並且在班級內如領有殘障手冊的身障生時,學生數還可酌減一至三人,但接收這些通過「提早入學鑑定的資優生」的導師,無法享有這些減人數的「福利」,當然帶領「身障生」和「資優生」所要付出的心力是不一樣的,但同樣要老師們去操心、去寫資優學生個別化輔導計畫(IGP)、去花更多的心力來照顧這些年紀比較小、又充滿挑戰的好奇寶寶。

此外,用同樣的教材、同樣的方式、同樣的進度來教所有的孩子,加以低年級的教材比較簡單,這些頂著「資優生」光環的孩子,早就坐不住了,分心、問東問西、打擾老師上課…這些剛進入校園的小小資優生,馬上變成了適應不良的問題學生,牛驥同一皂,有多少資優生因此被蹧蹋、被耽誤了呢?

在這裡對於通過提早入學鑑定學生的入學輔導有幾項建議:

一、調整編班方式,允許「適性編班」:這群小朋友既然經過嚴謹的鑑定,也通過了測驗,應屬於資優生無誤,應跳脫「常態編班」的思維,允許學校安排擁有資優教育背景的老師來擔任他的導師,讓這個孩子能有更好的發展。

二、比照身心障礙生,班級學生數得以酌減:既然把通過提早入學鑑定入學的孩子當成資優生,要規範老師進行:課程準備、補充教材、多層次的教學方案、編寫IGP…,同樣也要給該班擁有減人數的待遇,讓實際工作者能感受到上級的重視。

三、定期會議研討、舉辦進修,增進教師資優教育能力:對於資優生要提供適異性的教學環境、建構才能發展的支持系統、發展學生的優勢才能、提升資優生的人際關係及社會技能…每一項都需要老師們不斷的進修與精練,才能讓這些資賦優異的孩子誠心悅服的信賴老師,因此,政府有必要定期舉辦這方面的研討會,精進老師教學能力。

四、每學期辦理家長成長營,建立正確觀念:家長正確的認識,是資優教育成敗的最大的影響,如何突破刻板的資優教育印象、如何走出菁英的迷失、如何避免揠苗助長的錯誤,讓家長能成為學校重要的助手。

    古人說:「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人生至樂也。」願我們從「提早入學鑑定」開始做起,發掘小小的資優生,提供他們提供彈性而適性的教育,讓他們能快速、加速學習、展現個人資質稟賦,這絕對是國家社會之福。


回頂端
發行人:鄭文燦 總編輯:高安邦 主編:陳秀惠 編輯顧問:徐水柯、吳德業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電子報. 系統管理維護/周俊宏、陳炳南